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忧物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_怡红院老首页主页入口

當前位置:首頁 >> 固廢 >>內容詳細

上海垃圾分類因地制宜

2017-03-03 14:48:55  

  ◆蔡新華 劉靜 梁承宇

  作為特大型城市,上海市十分重視垃圾分類減量工作,連續(xù)多年將此項工作列為市政府實事項目。

  然而有市民抱怨,推行多年的生活垃圾分類減量沒有取得實質性進展。如有的居民剛要把分好類的垃圾丟進對應的垃圾桶,卻發(fā)現其他市民都沒有分類,一扔了事。

  不過,記者在走訪中發(fā)現,在上海中心城區(qū)、郊區(qū)和農村地區(qū),也有不少把垃圾分類減量做出成效的社區(qū)。這些社區(qū)的做法,能否成為一條可復制可推廣的路徑呢?

  農村地區(qū) 垃圾分類差,干部抬不起頭

  而在上海市農村地區(qū),垃圾分類減量就是另外一回事。

  在松江區(qū)泖港鎮(zhèn)新建村,作為這一片區(qū)離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站最近的住戶,來回也要走5分鐘。方圓4平方公里多的新建村源頭垃圾分類減量的任務,就由家家戶戶靠近村路的兩個小垃圾桶承擔了,一個干垃圾桶、一個濕垃圾桶,每個垃圾桶上都標有和村民家門牌號相同的“桶號”。

  “分得好有獎,分不好看別人拿獎。”一位村干部說,以前村民沒有垃圾分類意識,也沒有垃圾桶,就宅前屋后的田里一扔或一埋了事;有了垃圾桶,也搞不懂怎么分類。于是,村里聘請了18名本地人做保潔員,人均對應40多戶村民,還組建了20多人的垃圾分類志愿者,每天挨家挨戶去翻垃圾桶。如果翻查發(fā)現分類不到位,保潔員或志愿者會指導村民重新分類;發(fā)現屢教不改的,就一票否決——直接取消“星級家庭”評定資格,每年只能眼巴巴地看人家每戶拿300元~500元不等的獎勵。

  泖港鎮(zhèn)農村垃圾分類減量工作不力,抬不起頭的是村干部。

  泖港鎮(zhèn)社區(qū)服務中心一位負責人介紹說,村級環(huán)境整治有一筆綜合達標補貼,滿分100分的考核拿到90分,才能拿到這筆補貼;超過90分,再追加獎勵,最高可以獎30萬元??己嗽u定的時候,通常都把各村村支書召集起來開會,把檢查過程中拍的問題照片一張張放出來,根本沒有辦法回避。

  “月度考核,發(fā)現一次垃圾分類減量問題,就要扣1分。”村干部坦言,如果問題出在垃圾分類減量上,拿不到補貼很難受。

  他認為這樣的制度對促進垃圾分類減量很有效,解決了垃圾分類減量由誰來擔責的問題。

  明確了責任主體,還有各方面的配合,農村生活垃圾來源和成分復雜的問題,就容易解決了。

  近年,新建村按照每兩三百戶配一個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站的標準推進建設,鎮(zhèn)里按照新建或改造給予數萬元不等的配套資金支持。

  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站,記者看到,站內除干垃圾、濕垃圾、有害垃圾等垃圾桶外,還將可回收垃圾細分成廢舊鞋子、廢舊報刊、廢舊衣服、瓶類等,一個種類對應一個專用的回收箱。在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站的左右兩側,還預留了建筑垃圾和農業(yè)垃圾的露天堆放點;后側,還設有一個綠色的濕垃圾積肥池,掀開頂蓋,村民扔進去的菜葉、果殼、食物殘渣正在發(fā)酵,一般半年左右能成熟為有機肥,每年在5月、11月左右就近還田利用。

  中心城區(qū) 志愿者手把手教

  萬航渡路上的靜安桂花園小區(qū)位于市中心的繁華地段。這個小區(qū)里沒有專門的垃圾箱房,只有一個露天區(qū)域專門擺放垃圾桶,這些垃圾桶每天6時~9時、12時~14時、18時~21時,各開放3個小時,志愿者只在垃圾桶開放的時間內提供綠色賬戶掃卡計分服務,其余時間都用罩子把垃圾桶蓋起來。

  日前,記者走訪這家小區(qū)時看到,上午9時,一個保潔員帶走可以變賣的可回收垃圾,為垃圾桶蓋上罩子,并沒有居民亂扔垃圾。

  有位居民告訴記者,住在這里的人都知道“定時定點”,沒有不知曉的居民。

  據了解,小區(qū)推行綠色賬戶僅兩年,目前95.3%的居民參與綠色賬戶活動,垃圾分類參與率高達97.5%,在上海中心城區(qū)絕對是領跑者。

  探究其成功的秘訣,小區(qū)的一位樓組長概括為:志愿者手把手教。

  在小區(qū)剛剛確定為綠色賬戶試點后,由居委會、業(yè)委會、物業(yè)、居民組成的志愿者小組,用了近3個月時間,挨家挨戶宣傳動員。

  正式實施垃圾分類后,每天早晨,志愿者會站在垃圾桶不遠處,看居民有沒有分類投放,如果發(fā)現沒有分類或分得不好,也不會指責,而是手把手教他們如何分類……正是通過每天不嫌其煩的指點、勸說、提醒,居民們逐步養(yǎng)成了自覺分類的習慣。

  一開始很多人有抵觸情緒,在小區(qū)志愿者的輪番監(jiān)督下,“紅”一次臉也就不好意思再犯了。鐵棒磨成針,垃圾分類最終堅持下來,成了約定俗成的習慣。

  對小區(qū)中比較頑固的家政人員和租住戶,志愿者會每年兩次送上垃圾袋、肥皂、毛巾、醬油、巧克力等小禮物,鼓勵他們開通綠色賬戶卡,幫他們用積分兌換獎品。

  對極個別“死撐”分子,業(yè)委會還會請小區(qū)里的老教授、老教師出面,或者從這些家庭的孩子入手,通過“社區(qū)綠色小衛(wèi)士”等活動,培養(yǎng)孩子們的垃圾分類減量意識和習慣,再由孩子回家做家長的工作。如此一來,成效顯著,小區(qū)實現了垃圾分類預期目標。

  郊區(qū) 補貼直接給保潔員

  郊區(qū)大型社區(qū)垃圾分類減量主要依靠保潔員,在居民盡量分類減量的基礎上,保潔員還要進行二次分揀。在郊區(qū),補貼會直接給保潔員,確保這項工作有序開展。

  松江區(qū)白云新村是個典型的成功案例。社區(qū)內都是上世紀建造的老式公房,共1179戶,常住人口3000人左右,人員流動性更大,人口組成更復雜。但社區(qū)卻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一條路,2014年實施綠色賬戶以來,已覆蓋80%以上居民。

  根據《上海市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減量辦法》,上海實行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責任人制度,住宅小區(qū)由業(yè)主委托物業(yè)服務企業(yè)實施物業(yè)管理的,物業(yè)服務企業(yè)為責任人。

  “既然責任劃分明確,我們就緊盯物業(yè)。”街道一位負責人表示,街道制定了相關補貼辦法,物業(yè)只有通過街道和其他小區(qū)的檢查、第三方的考核等,才能獲得這筆補貼。

  小區(qū)物業(yè)管理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員介紹說,他們將街道發(fā)放的補貼用于激勵保潔員,在保潔員基本工資上,另外補貼350元分揀費。在此基礎上,再按照每人每月濕垃圾的分揀量給予一定獎勵,目前標準是:干濕垃圾桶分出的比例達7∶3,即10桶垃圾里濕垃圾占3桶,每人每月獎勵100元;比例達到6∶4,獎勵200元;最高比例是5∶5,獎勵300元。

  記者在白云新村內唯一的垃圾分類投放站看到,3位保潔員正戴著手套,對垃圾桶內的垃圾逐一進行二次分揀,干濕混裝的重新分揀后投放,有袋子的破袋投放。在保潔員的努力下,社區(qū)日產約20桶垃圾中,可以分揀出近10桶濕垃圾。

  廈門分類垃圾將“直運”到廠

  中國環(huán)境報訊 福建省廈門市近日下發(fā)《廈門市生活垃圾分類和減量工作方案》,到2020年,全市市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不低于95%,人均垃圾產量實現“零增長”,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70%以上,無害化處理率達100%。

  為實現上述目標,廈門正在加快推進垃圾全程分類工作。

  一是做好前端分類投放。廈門制定3年宣傳方案,印制了5.5萬冊《廈門市垃圾分類宣導手冊》,并免費發(fā)放給市民,旨在營造良好的輿論環(huán)境,傳遞正確的分類知識,確保廣大市民和各單位積極在源頭上正確分類投放生活垃圾。此外,還加大了垃圾分類試點小區(qū)的推廣力度。

  二是做好中端分類收送。廈門計劃用3年時間,打造全新的垃圾直運體系。目前全市已規(guī)劃設計了17條垃圾直運線路,其中思明區(qū)3條、湖里區(qū)8條、集美區(qū)兩條、海滄區(qū)兩條、同安區(qū)和翔安區(qū)各1條,各區(qū)已著手開展垃圾分類轉運車輛的選型采購工作。市容環(huán)衛(wèi)處相關負責人介紹,“垃圾直運”就像城市公交一樣,分類好的垃圾在固定站點等候“上車”,不同類別的垃圾要上不同的車輛,當然,所有“乘客”都要統(tǒng)一到“終點站”——垃圾處理廠“下車”。

  三是提升末端處置能力。截至目前,廈門已經建成兩座垃圾分類分揀廠、三座垃圾焚燒發(fā)電廠、一座廚余垃圾處理廠等,具備一定的垃圾分類末端處理能力。

  此外,到2017年底,還要建成一座固廢處理廠、兩座大件垃圾處理廠,并著手規(guī)范“特殊垃圾”“大分流”渠道,引導大件垃圾、綠化垃圾、建筑垃圾等從生活垃圾中分流出去。 沈勝學

會員驗證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