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12-12 13:29:36
霧霾已成為大江南北中國人共同的憂愁與煩惱。城市大氣污染問題近年來愈演愈烈,波及范圍不斷擴大,甚至有演變成國際性爭議的趨勢,成為一個涉及到環(huán)保、產業(yè)政策、城市規(guī)劃、公共健康、社會穩(wěn)定等公共政策問題。
從經濟學看,大氣污染的主因是企業(yè)生產過程中的負外部性,其社會成本是霧霾對居民健康等造成了損失,企業(yè)卻不愿承擔責任或說毫無這方面意識,于是結果就是成本幾乎由所有社會成員共擔。這一負外部性的產權根源是所有人對大氣都不擁有排他性產權,因而大氣沒有保護的主體,出現(xiàn)“公地悲劇”。
如果外部效應只涉及有限個體,那通??梢酝ㄟ^交易或者訴訟來解決資源錯配問題,例如即使是一整條河流被污染,理論上也能通過集體訴訟來使問題得到緩解。然而對于霧霾這樣的波及全民的外部性問題,卻會因“集體行動困境”而無法以私人間的安排來解決,或者說交易成本過高。這就造成了一場覆蓋幾乎半個中國的“市場失靈”,人人都是受害者卻又是施害者。這讓整個社會付出巨大健康成本。
而能解決這么大規(guī)模“市場失靈”離不開政府。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政府應對解決霧霾問題負起主要責任。這并不意味著個體可推卸責任,企業(yè)和個人都要有更多環(huán)保意識,但要更徹底地解決,則必須是由政府推出更有效的公共政策措施。企業(yè)因為不需為使用清潔空氣支付費用而傾向于濫用,為制止這一濫用,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迫使企業(yè)付出成本,將外部效應內部化,而這個目標需要政府用有效而靈活的公共政策治理工具來實現(xiàn)。
據報道,遼寧省政府已經出手,對下轄八市開出了總額達5420萬元的罰單,以懲罰其空氣質量超標。但這個罰款是開給各市政府的,企圖迫使它們注重城市污染治理,而問題的關鍵在政府和企業(yè)之間。要將外部效應內部化確實很復雜,因為外部成本很難準確測量。因此有效管制的前提是建立更全面的污染物排放監(jiān)控核算體系,否則不管是罰款還是征稅都可能傷及公平。除了稅收外,政府還可以采取直接管制措施,如要求企業(yè)必須設置更有效的污染防控裝置。更成熟的方式是建立污染物排放權交易市場??傊畱M量去考慮公共政策“工具箱”里有哪些可用之物,而不能以“霧霾是所有人造成”的為由來推卸責任。
當然,中國的霧霾與粗放式生產方式、能源結構、城市布局、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等都有關系,不單是企業(yè)排放造成,而是“中國模式”系統(tǒng)性問題的一次總爆發(fā),消解這個問題需徹底改變對當前發(fā)展路徑的依賴。霧霾也是一個政治問題,因為它涉及到了民眾健康權,一項現(xiàn)在被日益普遍地視為基本人權的權利??v觀各國經濟史,隨著經濟增長與國民收入水平提升,民眾會需要政府提供更完善、精致的公共產品與權利保障機制,因為市場本身變得復雜了,市場主體間的利益沖突與糾紛增多,需要政府治理機制的演化;同時,更多吸收獨立專家和民眾的智慧,把社會壓力轉化為政府動力。否則就像霧霾所展示的,治理不善造成的經濟、健康方面的巨大成本會讓GDP增長成績大打折扣或者付諸東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