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的《解放軍報》以《餐廚垃圾處理裝置讓艦艇“輕裝”遠航》為題,介紹了我國海軍裝備新型垃圾處理裝置的消息。
報道稱,垃圾經過粉碎、脫水和烘干處理后,可存放3個月之久,既滿足了艦艇遠航需要,又符合環(huán)保要求。
海軍艦艇猶如一座移動的海上城鎮(zhèn),每時每刻都有生活垃圾產生。艦艇??看a頭時,垃圾處理通過運送上岸的方式來解決;但艦艇出海時,多至數千人,少至幾十人在日常作息中產生的大量垃圾,又是如何進行處理的呢?
廢舊塑料不向海中傾倒
近些年,多國海軍都積極參與到保護海洋環(huán)境的行動中來。1987年,美國國會通過了防止艦艇污染海洋的規(guī)定,禁止向海洋傾倒塑料包裝品。美國海軍為貫徹執(zhí)行該法令,已對100萬種以上的供應品進行試驗和改進,并研制了艦艇用垃圾壓縮機和固體塑料破碎機,從而使向海中傾倒的塑料廢物減少了70%。有趣的是,被送回岸上的廢塑料,有相當一部分“變廢為寶”,被加工成公園中的長凳、野餐桌等。
有海上“巨無霸”之稱的美國航母,其艦上垃圾的處理措施更值得稱道。每艘航母都堪稱一座海上小城,會制造出從骨頭到餐巾的各種垃圾。艦上有5座廢物處理機,用于分解不同種類的垃圾。諸如衣服、木頭之類的可燃物,可以放進焚化爐里,再把灰燼扔出艦外。
泡鹽水也是處理方法之一。在鹽水中可以分解的垃圾(如紙張、食物等)都被放進攪碎機里,待其鹽水中基本分解,再扔到海里。而對于不能隨便丟棄的塑料制品,航母內有專門用來壓縮塑料垃圾的設備,經過壓縮、融合后的垃圾看起來就像一個大球;等航母靠岸后,這些大垃圾球再被送往陸地上的垃圾處理場。
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更節(jié)約
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對生活垃圾實行嚴格的分類處理制度,日本海上自衛(wèi)隊將這一做法帶到了艦上。
2004年,我國海軍軍官曾在《環(huán)球軍事》雜志上發(fā)表文章,讓人們對日本“鹿島”號訓練艦上的垃圾處理手段留下了深刻印象。文章稱,艦上在特定地點設有4個垃圾盒,分別注明金屬、塑料、紙張、有機物,船員按類將垃圾放入。艦上還有專門的垃圾壓縮機,從易拉罐、紙制品到塑料都可以壓縮打包,到達港口后統一回收處理。日本極度缺乏資源的現實狀況,使船員們養(yǎng)成了嚴謹的節(jié)約意識。
亂丟垃圾暴露潛艇行蹤
在常人看來,冰箱、冰庫是儲藏食物、蔬菜的好地方。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很少聽說有誰把垃圾放進冰箱凍起來的。但潛艇出海時,這種垃圾“保鮮”的做法卻很常見。
潛艇潛航時,倒垃圾絕非想象得那么隨意。由于受隱蔽因素的制約,官兵們不得不經常對其進行保存。這是因為,在敵情背景復雜的海域,一旦垃圾處理不好,丟棄時就會暴露潛艇行蹤而給全艇帶來災難。
然而,潛艇內狹窄的密閉環(huán)境又要求必須對垃圾進行及時處理,否則就會影響艇員的健康,還會給行動與操作帶來不便。一般來說,剩菜剩飯之類的“濕垃圾”都要經粉碎機搗爛后,存進一個特制的大罐里,等到條件合適再排到海里。但在敵情復雜時,只能暫時儲存在艇內,實在裝不下了,便用塑料袋把垃圾裝起來,放進原本裝食品的冰箱冷凍。這樣一來可節(jié)省空間,二來可防止氣味外泄。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