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忧物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_怡红院老首页主页入口

當前位置:首頁 >> 水業(yè) >>內容詳細

水價擬推成本公開化改革 地方物價部門反對

2010-06-02 10:22:56  

多種力量博弈下的水價,正走向成本公開前提下的調價路線。

5月31日,國務院批轉發(fā)展改革委關于2010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意見的通知,其中對水價改革描述為:穩(wěn)步推進水價改革,在有條件的地區(qū)實行居民用水階梯價格制度,推進農業(yè)節(jié)水與農業(yè)水價的綜合改革。

水價要漲已勢在必行。但擺在國家發(fā)改委面前的是,如何讓水價等資源價格上漲,有合理的機制。

一位參加了近期發(fā)改委水價成本公開座談會的人士向記者透露,所謂“水價市場化形成機制”是媒體的“偏讀”。

國家發(fā)改委的真正意圖是要推進水價成本公開化改革,在諸多資源價格改革中,水價被作為試點進行成本公開。然而這一想法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成本公開意見相左

上述參加水價成本公開座談會的人士對記者透露,當天會議分為上午和下午兩個場次。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司向與會人士公布一份水價成本公開方案后,由各地自來水公司代表和物價局代表發(fā)言討論。

據(jù)悉,當天參加會議的自來水公司和物價局代表分別來自北京、上海、南京、蘭州、鄭州、深圳、貴陽等城市。

出于推動水價上調成本公開和了解自來水公司具體困難,以及更好理順價格機制等動機,發(fā)改委組織了水價成本公開座談會。

為了把水價上調做得更為積極穩(wěn)妥,沒有一個好的定價機制不行,否則水務企業(yè)虧損嚴重,群眾對水價上調也有質疑。

按照會議的安排,上午為自來水公司代表的發(fā)言,下午為物價部門代表的發(fā)言。上午,所有發(fā)言的自來水公司都表示贊成水價成本透明公開,這樣能夠盡快理順價格機制,解決自來水公司長期虧損的問題。

全國工商聯(lián)環(huán)境服務業(yè)商會秘書長駱建華此前表示,水務行業(yè)投資從2002年的200億元,增長到2008年的1000億元,是因為民間資本投資的力量。但是水價上漲機制并沒有隨著投資增加而形成,到2009年底,全國有一半左右的水務企業(yè)在虧損。

當天下午,輪到地方物價部門代表發(fā)言時,風向卻變了。據(jù)上述參加會議的人士說,多數(shù)物價部門發(fā)言中都對水價成本公開進行批評,表示公開條件不成熟。

而物價部門認為的條件不成熟,是因為水價中有很大比例成本為不宜公開的成本。例如本應該政府承擔的管網(wǎng)投資,轉嫁到了水價中;又如政府的一些不合理的行政性收費,附加在水價中。

“會議上,自來水公司代表粗略就列舉了15項不應該附加在水價的成本項目。”上述人士如是說。

北京國融大通咨詢公司總經理李智慧對記者說,水價成本大概包括三部分:水資源費成本、輸配成本和污水處理成本。自來水公司承擔了收費的職責,但是收來的錢大部分是別人的。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強加給水費的行政事業(yè)性收費,成了自來水公司“承擔社會責任”的借口。

此外,由于自來水公司經營具有壟斷性,其一般受地方國資委控制,具有半事業(yè)單位的性質,因此其承擔的社會人員就業(yè)安置工作,是很大的一項額外開支。

“有的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給本應該按照高水價征收的企業(yè)用水,按照居民用水價格征收,將成本轉嫁給社會。”李智慧說,如果實行水價成本公開,自來水公司歡迎,這可以幫自來水公司摘掉多年來“替人挨打”的帽子。

中國城鎮(zhèn)供排水協(xié)會一位負責人表示,將水價作為成本公開的試點,符合資源性價格改革的趨勢。水價繼續(xù)上漲壓力很大,如果成本不公開,則社會接受起來會比較難。

成本監(jiān)審難題

據(jù)了解,發(fā)改委當天會議上發(fā)的水價成本公開辦法,其中要求自來水公司將電價、人工等基本運營成本和投資成本都進行公開。而涉及到投資成本公開問題,最讓行業(yè)敏感的就是超前投資成本能否計入成本。

早在2006年11月,國家發(fā)改委就發(fā)布了《城市供水定價成本監(jiān)審辦法》的征求意見稿,其中就提出了將超前投資限定在一定比例內計入水價成本,不完全計入超前投資的意見。

隨后,該征求意見稿遭到了很多地方政府反對,至今沒有出臺。

北京大岳咨詢公司總監(jiān)蔡建升表示,超前投資是水務行業(yè)建設普遍存在的問題,也是行業(yè)特性決定的。例如,某個城市新區(qū)建設,在沒有人口居住的時候,就要先行建設管網(wǎng)、輸配水設施等。這就是超前投資,而這部分投資能否折算入水價成本,各地情況不盡相同。

實際案例中,因為過度超前投資而引發(fā)水價暴漲的事件也很多。例如,哈爾濱水價今年元月起上調0.6元/立方米,漲價33%,低于之前自來水公司申請的漲價100%的預期。

但是,哈爾濱水價上調,即是一個典型的因為政府超前投資,造成的工程建設成本過高,而需要分攤到水價,引起水價上漲的個案。

記者了解到,2005年11月,中石油吉化公司爆炸,造成松花江水體污染。這讓直接從松花江取水的哈爾濱市停水。哈爾濱市在2003年啟動磨盤山供水工程,此爆炸事件,推進了哈爾濱市第二水源地的建設工程。

2009年,哈爾濱磨盤山供水工程基本竣工,投資53.12億元,加上管網(wǎng)鋪設和水庫建設等成本,總計投資超過57億元,其中45億元來自銀行貸款。

“哈爾濱供排水集團每年需要還銀行利息就有3億元。”一位接近北控集團的人士說,按照北控集團的測算,哈爾濱水價至少上漲1元/噸,增加3億元的自來水費收入,才能持平財務收支,進入良性循環(huán)。

蔡建升表示,提高水資源費價格是水價上漲的一個主要動因,而這幾年由于地下水開采受到限制,很多地方政府不得不開始興建水庫等地上水資源飲水工程。大規(guī)模水務工程建設投資不可避免,無論是采取上市融資,還是采取貸款的方式,地方政府都不可能承擔如此大規(guī)模的投資建設,而是想將這筆不菲的投資轉嫁給水價。

問題是,這部分超前投資成本轉嫁給水價是否合理以及水價能否承受得起如此的轉嫁壓力。

李智慧稱,水價改革應以“建立水價與成本聯(lián)動機制”為根本目標,從引進市場機制入手,抓好成本監(jiān)審這個必要前提和法制化這個根本保障。

當前最緊迫的,一是要加緊完善和出臺2006年11月開始征求意見的《城市供水定價成本監(jiān)審辦法》,二是重點研究如何實現(xiàn)水價的動態(tài)化調整機制,可以參考英國經驗和中國油價、熱價形成機制的相關經驗。

會員驗證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