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希拉里的亞洲“傾聽之旅”,輔以更柔軟的姿態(tài),卻堅定地展示了奧巴馬政府在氣候變化議題上的轉向。
她還親口證實,美方將以國務院同財政部兩部聯(lián)合的方式延續(xù)中美之間的高層對話,而中美雙方在氣候變化和能源領域的合作,應成為這一對話的中心內核。據中國外交部網站消息,中國外長楊潔篪21日與希拉里舉行會談后一致同意,兩國應就政治外交和經濟領域戰(zhàn)略性、全局性、長期性問題繼續(xù)加強對話;雙方就建立“中美戰(zhàn)略與經濟對話機制”達成了原則協(xié)議,并將進一步商討有關具體安排。
“(希拉里)此次訪問要對未來建立一個基礎,所以涉及了金融危機、伊朗核問題、朝核危機等等,面面俱到。但希拉里要在這些問題中突出要為美國做什么,于是她選擇了環(huán)保和氣候變化。”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閻學通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因奧巴馬認為環(huán)保和氣候變化是美國重新恢復世界領導權、提升軟實力的必然途徑。
展示美國環(huán)保政策轉向
希拉里在飛往中國的途中,總結了她來中國意在討論的三大議題:經濟危機、全球氣候變化以及安全(六方會談)問題。
然不擅長財經議題的希拉里,除表示在美國的經濟恢復之中中美不可分割,以及感謝中國繼續(xù)購買美國國債外,并無實際表態(tài)。
在行程安排與議題設置上,希拉里此行巧妙將“氣候變化”議題均嵌入兩天的行程之中:在21日參觀北京京能集團太陽宮燃氣熱電廠,并在現(xiàn)場對清華大學部分師生就清潔能源和氣候變化問題發(fā)表小型演講;在22日離開中國前,希拉里還在《中國日報》網站上同網友就氣候變化問題進行交談。
在同清華大學師生的懇談中,“講了接近20分鐘,講得娓娓動情。”參與了會見的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孫哲對本報記者表示,希拉里開頭就表示,中美兩國要繼續(xù)延伸戰(zhàn)略經濟對話,且此對話的具體內容將在今年4月倫敦的20國集團峰會上,由中美兩國領導人在會見上敲定。
“希拉里講到,中美雙方在氣候變化和能源領域的合作,應該成為對話的中心內核。”孫哲介紹道。
而在21日與楊潔篪會談后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希拉里也表示,美國財長蓋特納與她本人均將參與到此對話之中。
據孫哲介紹,希拉里還在上述小型演講中坦誠地回憶,美國在上世紀的發(fā)展過程中犯了很多錯誤,希望中國不要犯這些錯誤。
參加了會見的清華大學中美關系研究中心副主任趙可金對記者說,希拉里此次演講,是他聽到過的最為“軟(soft)”的一次國務卿講話。
中美氣候變化合作議題
盡管態(tài)度柔軟溫和,然希拉里此行處處對中國在“氣候變化”議題上有所暗示。
在日本,希拉里表示,日美應一道幫助中國發(fā)展新能源,稱如若中國走美日發(fā)展道路,碳排放將使環(huán)境超載;并建議日美在辦公建筑、汽車使用高效節(jié)能設計等方面幫助中國。
實際上,“美國中西部的很多礦業(yè)集團是反對美國通過京都議定書的,美國國內阻力很大,無法促進國內各方達成一致。”孫哲對記者表示,然現(xiàn)在為了達成某種協(xié)議,或者不希望自己被人非議,美國希望拉著中國共度時艱。
奧巴馬政府希望通過希拉里此行,為今年底在哥本哈根舉行的氣候變化大會探路,閻學通表示:“二氧化碳排放和其他國際問題不一樣,它是一個非人類的威脅,解決非人類的威脅需要的是道義上的,必須以身作則才有道義。”
然而在過去,美國沒有承諾二氧化碳排放總量,而中國無論如何不能承諾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只能承諾減少單位GDP二氧化碳的排放,所以過去,中美在這一問題上沒有實質性矛盾分歧。閻學通表示,在當下,奧巴馬可能不抵制歐洲和日本制定的二氧化碳量化排放表,因為如美國不接受排放表,那么就不可能在這個問題上獲得主導權。
“希拉里說中美之間要同舟共濟,我認為中美之間還要同心同德。”孫哲表示,美國在處理國際問題的時候道德標準是很低的,如果不能做到同心同德,那么就不知能否同心協(xié)力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