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科研團隊能夠把霧霾的形成機理和危害性真正研究透,提出更有效的應對良策,我們愿意拿出總理預備費給予重獎!”這是李克強總理在陜西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對中科院院士周衛(wèi)健代表發(fā)言的回應。周衛(wèi)健的建議是集中多學科科學家攻克“我國北方霧霾的成因、發(fā)展趨勢、環(huán)境影響與應對”研究項目。
本次兩會,致公黨中央委員羅霞代表提交的建議與周衛(wèi)健的觀點類似卻更細,她建議“成立專門的霧霾科研組織,從根本上和源頭上對霧霾的形成機理、治理措施、影響評價等方面進行研究,指導霧霾治理工作。”
羅霞介紹,煤炭燃燒、工礦冶煉、機動車尾氣排放等人類活動是造成霧霾的主要因素,這是目前社會領域形成的普遍認識,然而對于這些因素形成霧霾的機理,對霧霾形成所占的比重卻依舊不清楚。部分地方為了治理霧霾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大量的關停企業(yè),大面積的限制機動車出行,然而并未從根本上解決霧霾問題,反而付出了巨大的社會經(jīng)濟代價。
“我們還沒有從根本上對我國的霧霾來源、成因、治理形成一套基礎的、科學的、系統(tǒng)的理論研究體系,以指導我們的政策制定和污染防治工作。”羅霞認為,“我們應該成立專門的科研機構,開展基礎性的理論研究。”
羅霞建議,國家以高校、科研院等機構為依托,成立專門的霧霾科研組織。對霧霾展開基礎性、系統(tǒng)性、長期性的理論研究工作,從根本上和源頭上對霧霾的形成機理、治理措施、影響評價等方面進行研究,形成一套科學的基礎理論體系,指導我國的霧霾治理工作。同時,她建議國家劃撥霧霾研究工作的專項基金,加大科研的資金投入力度,合理的引進國外先進設備和技術,積極廣泛的鼓勵和開展國際學術交流。對科研成果制定相應的獎勵措施,保持該研究領域的活躍性、持續(xù)性、長期性。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