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日本最環(huán)保小鎮(zhèn)”美譽的上勝町小鎮(zhèn),在2003年就提出“零垃圾”宣言,這一堅持就是13年。這里的居民只有1700人,半數(shù)都是65歲以上的老人,其中兩成是80歲高齡的老人。這些老人年均能掙1000萬日元,折合人民幣相當于58萬元,不但不用領(lǐng)取政府補助金,還能為國家納稅。
老人的高收入源于日本料理中的一片片點綴花葉,高級料理亭對這些花葉的選擇有著嚴苛的要求,諸如形狀、大小、色澤、季節(jié)感等。老人們建立了專門的季節(jié)檔案,方便查閱今天是采摘哪種樹葉的最佳時間。采下樹葉后,在清澈的溪水中清洗干凈,然后根據(jù)大小、形狀一一篩選。如今,日本80%料理亭的點綴花葉都來自上勝町,甚至出口至美國、法國、意大利。從事點綴花葉生意的200多名老人平均年齡70歲,最年長者超過90歲,他們每天都對生活充滿著期待,不僅擁有豐厚的收入,身體也在逆生長,有的老人甚至高血壓都被治愈了。
這樣的美麗樹葉,并不只是一個商機,而是他們13年如一日堅持零垃圾生活的饋贈。在上勝町,垃圾分類高達44種,包括豆腐盒、蛋盒、塑料瓶蓋、免洗筷、日光燈管、地板墊、報紙、書籍、一次性杯子和不同金屬等。在東京或橫濱等大城市,垃圾分類僅才5種~10種。
上勝町小鎮(zhèn)上的每個居民,都自覺恪守嚴格的垃圾分類方法,曾有人因為做不好垃圾分類,被迫離開過小鎮(zhèn)。小鎮(zhèn)的垃圾分類原則是,喝完的牛奶盒,要規(guī)規(guī)矩矩遵循折平、洗凈、晾干三部曲;礦泉水瓶蓋、貼紙、瓶身分開歸置;玻璃瓶必須洗干凈再放到回收點,不僅瓶蓋和瓶身,有色和無色玻璃瓶也要分開;口紅膏體屬于可燃物,口紅管則屬于小金屬物;還有襪子,如果只有一只屬于可燃物,如果是兩只、沒被穿破,屬于舊衣料。人們把舊物放在固定的地點交換、捐贈或購買,有的資源被重新利用,煥發(fā)出新的生命。
在上勝町,每個人心中都有三條道德律:把垃圾扔進山里,就是犯罪。沒有廢物,只有放錯位置的珍寶。分類越細,可再生的資源就越多。這也是他們守護家園的方式。
提交關(guān)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