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格勒諾布爾(Grenoble)約瑟夫傅立葉大學(University of Joseph Fourier)的胡安·馮特西亞-坎普斯(Juan Fontecilla-Camps)最先分離出了鎳、鐵和硒含量豐富的酶。這類酶由一種能導致硫酸鹽減少的細菌(sulphate-reducing bacterium)生成。
法國格勒諾布爾的原子能委員會(Atomic Energy Commission)成員馬克·馮特加貝(Marc Fontecave)正在研究這類催化性分子。他說:“我們需的催化劑能在有氧環(huán)境中工作,并且不是只能在1%的含氧量環(huán)境中工作。顯然,在目前狀況下,我對這種新型催化劑的信心要高于對氫化酶的信心。”
英國東安格利亞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的克里斯·皮柯特(Chris Pickett)表示贊同,但他對用自然氫化酶生成氫氣的做法予以肯定。他表示:“氫化酶表明我們最終能做到什么,以及目前已經(jīng)我們已經(jīng)做到哪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