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人成黄页在线观看忧物_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久久精品久久久_怡红院老首页主页入口

當前位置:首頁 >> 固廢 >>內容詳細

垃圾分類陷名存實亡境地

2009-07-31 02:24:05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國內眾多城市開始提倡垃圾分類收集處理。但目前這些城市的垃圾分類工作都舉步維艱,陷入名存實亡的境地。“盡管很多城市有了垃圾分類箱,卻也只是方便了街頭揀垃圾的,遠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垃圾分類”
 
  有關專家指出,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肯定會成為今后中國城市垃圾處理的大趨勢,這也是循環(huán)經濟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城市發(fā)展中的垃圾處理問題需要從政府角度整體加以考慮。垃圾分類處理,不僅需要全民參與,更需要政府出臺政策引導。”
 
  一度備受推崇的垃圾分類工作,如今正面臨難以繼續(xù)進行下去的尷尬。
 
  4月初,當地媒體從廣州市環(huán)衛(wèi)局獲悉,鑒于分類垃圾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在新的規(guī)劃方案出臺前,比單桶垃圾箱貴50%的分類垃圾箱暫時不再投放。今后幾年,垃圾箱將重回無分類的“單桶時代”。
 
  困惑的不僅是廣州,在全國,幾乎所有提倡垃圾分類的城市,都正陷入“宣傳意義”大于“實際效果”的困境之中。
 
  垃圾分類到底可不可行,又是什么原因讓一個原本環(huán)保的“小箱子”命運如此多舛?
 
  垃圾分類舉步維艱
 
  垃圾被稱為是放錯了位置的資源。據保守估計,我國城市每年丟棄的可回收垃圾價值在250億元左右。分類收集不僅可以大幅度減少垃圾給環(huán)境帶來的污染、節(jié)約垃圾無害化處理費用,更可以使寶貴的自然資源得到重復利用。
 
  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國內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提倡垃圾分類收集處理。
 
  “但不幸的是,目前幾乎所有的城市垃圾分類工作,都是‘宣傳意義’大于‘實際效果’。”一位從事垃圾分類研究的學者指出,垃圾分類工作從宣傳、倡導到收效甚微,再到個別城市主動放棄,國內諸多城市的垃圾分類工作都舉步維艱,陷入名存實亡的境地。
 
  今年北京地方兩會期間,一份由朝陽區(qū)99位北京市人大代表聯(lián)名提出的議案,引起了媒體的關注。
 
  議案的核心是呼吁政府相關部門,盡快出臺激勵和約束并重的可行性政策,從源頭、即居民家庭實行垃圾分類,以減少垃圾混裝、混運、混處理帶來的環(huán)境破壞和可回收資源浪費。
 
  實際上,北京是最早提出“垃圾分類”概念的城市之一。1996年12月15日,北京西城區(qū)大乘巷的居民在民間組織地球村的幫助下,開始垃圾分類。這曾被媒體稱為垃圾分類在國內的“破冰”之舉,媒體甚至這樣形容:作為民間垃圾分類的“小火種”,大乘巷居民的行動燃起了許多公民的環(huán)保熱情。
 
  然而,十多年過去了,垃圾分類處理卻令人尷尬地一再成為北京這座國際化大都市的熱門話題。
 
  數據顯示,北京市的生活垃圾年增速達8%,截至2008年,每日產生生活垃圾1.84萬噸,年產生活垃圾已達到672萬噸。相對應的是,目前北京共有垃圾處理設施23座,每日總處理能力1萬多噸。填埋、堆肥、焚燒三種處理方式的比例分別為90%、8%、2%。
 
  “無害化填埋占90%以上,這個比例太高,不僅浪費數百畝寶貴的土地,而且可以利用存在熱值的垃圾被填埋也是資源的浪費。”有關專家表示,正是因為缺乏有效分類,大量的垃圾只能以無害化填埋的方式處理,而不是重新回收利用。
 
  分扔混運等于白忙
 
  近日,生命時報聯(lián)合新浪網健康頻道進行的調查顯示,在3435名被訪者中,89.4%的受訪者所在的住宅小區(qū)都設有垃圾分類系統(tǒng),但僅有38.6%的家庭給垃圾分了類。
 
  不過,在更多人看來,垃圾分類工作難進行,固然有市民的觀念問題,但真正的阻力卻并不在這里。
 
  董先生是北京城北一大型社區(qū)的居民,在他家樓下的兩個垃圾桶上,分別寫有“可回收物”和“廚余垃圾”的字樣兒。一向熱心環(huán)保的董先生也十分在意,盡量將家中的垃圾按提示分別放入不同的桶中。
 
  但有一天,董先生卻在不經意間發(fā)現,每天早上來裝運垃圾的環(huán)衛(wèi)工人,卻將兩個桶中的垃圾一古腦兒全倒進了一輛垃圾車中。董先生十分不解:“我在家里把垃圾分好類,工人裝車時卻把它們又混在一起,這跟不分類有什么區(qū)別呢?”
 
  采訪中,很多市民也表示,盡管對垃圾分類收集有所了解,也很愿意配合這項工作,但困擾他們的問題是:到底垃圾該如何分類。
 
  僅以北京為例,對于垃圾分類就可謂五花八門。在董先生居住的小區(qū)中,垃圾被劃分成“可回收”和“廚余垃圾”兩類;而在一些公共場所,垃圾又被分成“可回收”和“不可回收”或“有害垃圾”……
 
  董先生揚著手中的一個裝食品的塑料袋說:“其實我到現在都一直沒弄明白,這個塑料袋到底該歸入哪一類呢?”
 
  廣州市環(huán)衛(wèi)局環(huán)衛(wèi)處處長鮑倫軍在對當地媒體談到分類垃圾箱“退出江湖”的原因時就表示,除了宣傳不足外,后續(xù)工作跟不上也是一大問題。
 
  他解釋說,如果要實現真正分類,就要在投放分類之后,調派不同的車輛運輸不同的垃圾。而到了處理環(huán)節(jié),廣州既沒有建設餐廚垃圾、農貿市場垃圾、廢舊電池處理的專項設備,也沒有建立大型分檢中心。因此,分了類的垃圾最終還是被混合運走,沒有達到預期效果。
 
  目前,廣州市僅僅依靠“拾荒者”進行垃圾分揀分類。據估計,目前每天大約有1000噸~2000噸的有用垃圾被分揀出來循環(huán)再利用。
 
  對此,專家指出,沒有建立起完備的分類垃圾回收系統(tǒng),才是導致許多城市推廣垃圾分類回收多年卻收效甚微的重要原因。“所以,盡管很多城市有了垃圾分類箱,卻也只是方便了街頭揀垃圾的,遠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垃圾分類。”
 
  再難行也要行
 
  盡管面臨著重重困難,但相關專家也一再指出,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和處理肯定會成為今后中國城市垃圾處理的大趨勢,這也是循環(huán)經濟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城市發(fā)展中的垃圾處理問題需要從政府角度整體加以考慮。垃圾分類處理,不僅需要全民參與,更需要政府出臺政策引導。”
 
  廣州市環(huán)衛(wèi)局在暫停投放分類垃圾箱時明確表示,這并不意味著垃圾分類工作不再進行,暫停只是為了尋找到更加符合實際、更加合理的垃圾分類收集、處理方式。“盡快建立健全的垃圾回收系統(tǒng)和嚴明的制度,才是實行垃圾分類收集的有效途徑,那么我們倡導的垃圾分類收集才能真正體現其在環(huán)保方面的價值。”廣州有關部門負責人說。
 
  而北京也表示,將逐步建立和完善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的垃圾全程減量和資源再利用體系,而該體系首先將給分類垃圾桶進行“裁員”。
 
  據悉,“裁員”后的垃圾分類將按照“大類粗分、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不同區(qū)域產廢特點,采取不同的垃圾分類方法。今年開始,居住區(qū)設置的垃圾桶將分為:可回收物、廚余垃圾、其他垃圾;單位設置的垃圾桶將分為:可回收物、餐廚垃圾、其他垃圾;而公共場所垃圾桶只分為:可回收物、其他垃圾,“裁員”后的分類垃圾桶將更具指導性,也將提高垃圾分類效率。
 
  “再難行也要行。”采訪中,更多人士表達了這樣一種觀點:盡管垃圾分類目前“宣傳意義”大于“實際效果”,但即使只有“宣傳意義”也并非浪費,“如果放棄垃圾分類,就等于給了人們一個很強的信號:垃圾分類并不可行,那么我們以前的努力就真的白費了。反過來,將這項工作繼續(xù)下去,等到有了資金、有了設備、可以在源頭上實施垃圾分類時,一切不就可以水到渠成了嗎?!”

會員驗證

提交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