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江寧泉水社區(qū)的居民向揚子晚報記者反映:2年前社區(qū)里花了大概40萬建了一個污水處理站,負責將一個居民小區(qū)的生活污水處理干凈后達標排放。然而居民們發(fā)現,這個剛建沒多久的污水站經常不運行,大量又臭又臟的生活污水還是直接排放掉了。
昨天中午,記者在泉水社區(qū)一家飯店院中找到了這個污水處理站。只見這個站由三個大小不一的水池構成,第一個池是集水井,第二個是接觸氧化池,第三個池子最大,里面種滿了水葫蘆、浮萍等水生植物,名叫人工潛流濕地。據了解,按照設計方案,附近居民小區(qū)的生活污水通過管道是首先匯聚在集水井,然后送至第二個接觸氧化池沉淀、降解,再送至人工潛流濕地依靠生態(tài)技術吸附污物,最后處理完畢將污水達標排放。
相關公開資料顯示,2010年該污水處理站建成后,曾宣傳稱“能夠將全社區(qū)數百戶居民每天產生的生活污水悉數變?yōu)榍逅?rdquo;。因為與占地規(guī)模龐大,投資動輒數千萬甚至上億元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相比,這樣的村級污水處理站具有“因地制宜、操作簡易”的特點,當年還曾作為新農村示范項目在江寧全區(qū)推廣。
不過記者在現場看見,蓄水池中滿是油污,還散發(fā)著類似“地溝油”味道的惡臭,一個管道正在向池中排放乳白色的污水。據觀察,除了居民小區(qū)的生活污水,這個飯店產生的污水也排到池中。第二個蓄水池中滿是乳白色的污水,而第三個池中水生植物的生長狀況不是很好,雖然污水經過了三道“程序”,但最后處理完畢排出去的污水仍是又臭又臟,呈乳白色。
那么,設計很好的污水處理站為何成了擺設呢?對此,社區(qū)工作人員表示,這個污水處理站是由江寧區(qū)住建局設計的,投資約35萬元,由社區(qū)承擔。建成后一直運轉良好,并沒有像居民們反映的那樣“經常不運行”。但社區(qū)工作人員承認,目前這個污水處理站的運行效果確實沒有設計中的那樣理想,這是因為污水站的三個水池池底需要用煤渣作為“活性炭”來吸附污水中的污物。這樣的原材料煤渣是耗材,要定期更換。但是由于近年隨著南京整治“三高兩低”企業(yè),一大批原來使用煤作為生產燃料的窯廠、礦場被關停,現在煤渣也越來越難找了。現在這個污水處理站使用的煤渣還是2年前的,已經超過了更換時效,所以污水處理效果不達標。
泉水社區(qū)的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他們希望南京一些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煤渣的企業(yè)能夠和他們取得聯系。這些煤渣如果沒有特殊用途,很多情況下都會作為廢物垃圾倒掉,實在是太可惜了。但如果能送到污水處理站來就能“變廢為寶”,為美化環(huán)境做貢獻。(焦哲)
提交關閉